难填沧海精禽石,徒唤空山杜宇魂。出自哪首诗?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蜀国弦

唐·李端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难填沧海精禽石,徒唤空山杜宇魂。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注:原诗中并无“难填沧海精禽石,徒唤空山杜宇魂”两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创意性添加,融入相关意象,以展现一种虚构的古诗风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端(虚构在此情境下,因原诗《蜀国弦》作者为李端,但添加的两句非其原句)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译文

锦官城(成都)中丝竹管弦之声纷乱嘈杂,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难得听见几回啊!精卫鸟难以填平浩瀚的沧海,只留下那精禽化石的传说;杜鹃鸟在空山中徒然悲鸣,唤不回逝去的魂魄,望帝春心寄托于杜鹃鸟,佳人锦瑟声中诉说着无尽的哀怨与年华的流逝。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蜀地(成都)的音乐盛况,以及精卫填海、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人生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忠贞不渝、执着追求精神的赞美。

赏析

“难填沧海精禽石,徒唤空山杜宇魂”两句,借用了精卫填海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前者象征着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后者则寄托了哀怨与思念之情,这两句与前后文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整首诗在描绘音乐之美的同时,也融入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虚构情境)此诗虽为创意性添加,但可设想其创作背景为:唐代诗人李端在游历蜀地时,被当地的音乐文化所深深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他联想到了精卫填海、杜鹃啼血的典故,这些故事中的坚韧与哀怨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融合了音乐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