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上寓居杂咏
宋·姜夔
三年家住孤山下,
玉树濒湖得春早。
棹入西泠桥便好,
湖天夜上碧云楼。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调高旷,笔调空灵,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续书谱》等传世。
作者简介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他的作品以清空骚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一生未入仕途,却与当时许多名士如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都有交往,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且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和对时局的忧虑,在音乐方面,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译文
我在孤山脚下住了三年,
湖边的玉树早早地迎来了春天。
小船驶入西泠桥便觉景色宜人,
夜晚登上碧云楼,俯瞰湖光夜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山脚下寓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周围的美景,首句“三年家住孤山下”点明了寓居的时间和地点;次句“玉树濒湖得春早”则描绘了湖边树木葱郁,春天来得较早的景象;第三句“棹入西泠桥便好”通过小船驶入西泠桥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西湖的美景;末句“湖天夜上碧云楼”则描绘了夜晚登上高楼,俯瞰湖光夜色的壮丽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孤山脚下寓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周围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西湖的春色、湖光、夜色等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姜夔在南宋时期寓居杭州西湖孤山下时所作,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转徙江湖,以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在寓居西湖期间,他深受西湖美景的熏陶和感染,创作了许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词作品,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它记录了诗人在孤山下寓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周围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