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今莫厌芹宫冷,一脉书香足绍芳。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侄孙种谔

宋·苏辙

别后书来数寄将,

每因开箧自生香。

君今莫厌芹宫冷,

一脉书香足绍芳。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集解》、《栾城集》等行于世。

译文

自从分别之后,你多次寄信给我,

每次打开信笺,都仿佛有书香扑鼻而来。

你现在不要嫌弃学宫(芹宫,指代学校)的清冷,

要知道,我们家这一脉的书香传统,足以让你继承并发扬光大。

释义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侄孙种谔的,表达了对侄孙的期望和勉励,诗中通过书信往来的细节,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苏辙希望侄孙不要因为学宫的清冷而心生厌倦,要珍惜并继承家族的书香传统,努力学习和成长。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书信这一细节,展现了苏辙对侄孙的深切关怀和期望,诗中“别后书来数寄将”一句,既表现了侄孙的孝顺和好学,也体现了苏辙对家族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而“一脉书香足绍芳”一句,则是对侄孙的勉励和期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并发扬家族的书香传统,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辙对侄孙种谔的教育和期望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辙深知学问和品德的重要性,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勉励侄孙努力学习,珍惜家族的文化传统,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辙对家族文化的自豪和传承意识,他希望侄孙能够成为家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辙对侄孙的期望和勉励,也展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辙对学问和品德的重视,以及他对家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