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故将军墓
唐·罗隐
路傍尚卧双石马,行人指是故将军。
荒冢不知何代物,古碑犹带昔时文。
风吹落叶寒山寂,月照孤坟野草昏。
莫向樽前争醉态,英雄已去不留痕。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深刻,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他的散文和杂文也颇有名气,是唐代文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译文
路边还躺着两匹用石头雕刻的马,路上的行人指着说这是故去将军的坟墓,荒凉的坟墓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遗物,古旧的墓碑上还残留着昔日的文字,寒风吹过落叶,山显得更加寂静,月光照耀着孤独的坟墓,野草在昏暗中摇曳,不要在酒樽前争抢醉态,因为英雄已经离去,不再留下任何痕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故去将军的坟墓,表达了对英雄迟暮、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中“路傍尚卧双石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坟墓前的石雕马,暗示了将军曾经的荣耀与地位;“行人指是故将军”则通过行人的指点,进一步确认了坟墓主人的身份,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坟墓的荒凉和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逝去的惋惜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如“荒冢不知何代物,古碑犹带昔时文”一句,通过对比荒冢的荒凉和古碑上残存的文字,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感,诗中的“双石马”和“孤坟”等象征性意象,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故去将军的缅怀和感慨,表达了对英雄迟暮、岁月无情的深深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隐自身的经历有关,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才得到官职,这种经历使得他对英雄迟暮、岁月无情的感慨更加深刻,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也让他对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惋惜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