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梦回天万里,长安空见塞鸿飞。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雍容闲雅甚都郎,画扇萦风紫罗帐。

玉刻麒麟腰带重,金雕鹏翅帽檐长。

一自梦回天万里,长安空见塞鸿飞。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多抒发爱国之情与壮志未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沉郁为主。

译文

穿着白色细麻布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参加科举考试,考场内,考生们答题的声音如同春蚕嚼食桑叶般沙沙作响,回荡在走廊间,这位考生风度翩翩,举止从容优雅,真是位英俊的青年才俊,他手持绘有图案的扇子,微风拂过,轻拂过紫色的罗帐,更添几分雅致。

腰间佩戴着雕刻着麒麟的玉带,显得庄重而尊贵;头戴金雕装饰的鹏翅帽,帽檐宽大,气势非凡,自从梦中醒来,仿佛自己已飞越万里,来到了京城长安,却只见天空中塞外的鸿雁孤飞,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释义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送别友人廓之参加秋试而作,上片描绘了廓之身着新衣、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以及他风度翩翩的形象;下片则通过描写廓之穿戴的华贵,以及梦回长安、空见塞鸿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为背景,却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情,而是融入了词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上片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廓之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才华与风度;下片则通过“一自梦回天万里,长安空见塞鸿飞”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许,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深刻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南归宋朝后,当时他虽心怀壮志,但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廓之是他的友人,即将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在送别之际,写下这首词,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忧虑,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