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禅悟
唐·慧能
一根返源六根了,如何不遣情勾牵。
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慧能作为禅宗六祖,其真实作品中并无此句,但基于禅宗思想进行构思。)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禅宗的实际创立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以伐薪为生,后因闻《金刚经》而悟道,投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成为禅宗六祖,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心性本净,佛性人人皆有,提倡顿悟成佛,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当一根(指心识)回归本源,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便得以解脱,但为何还不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与牵绊呢?我空着手来,又空着手去,来去之间如同云流一般飘忽不定。
释义
“一根返源六根了”意指当心识回归到清净无染的本源时,六根便能摆脱外界的干扰和束缚,达到解脱的境界。“如何不遣情勾牵”则表达了即便在悟道之后,仍可能受到情感的纠葛和牵绊,这是修行者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则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超脱世俗、来去自如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解脱和情感纠葛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一根返源”与“六根了”的对比,突出了悟道后六根解脱的重要性,但随即又提出“如何不遣情勾牵”的疑问,揭示了修行路上的艰难与挑战,后两句则以“空携空满袖”和“去来飘忽似云流”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超脱世俗、自在无碍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感。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基于禅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进行构想,慧能作为禅宗六祖,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禅宗修行中,悟道和解脱是修行者的终极目标,但情感的纠葛和牵绊往往成为修行路上的障碍,慧能或其后世弟子可能会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文化氛围进行创作的,旨在传达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内涵和修行者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