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阴垂绿暗闽溪,蹀躞花骢去欲迷。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榕阴垂绿暗闽溪,蹀躞花骢去欲迷”,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翁承赞的《题李处士山居》,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题李处士山居

唐·翁承赞

榕阴垂绿暗闽溪,蹀躞花骢去欲迷。

惆怅异香谁共醉,一樽终日对山栖。

作者简介

翁承赞,字文尧(一说字文友),晚唐时期诗人、官员,他自幼聪颖好学,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及第,后历任京兆府参军、右拾遗、集贤殿校理等职,翁承赞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译文

榕树的绿荫低垂,遮蔽了闽江的水面,使其显得昏暗不明,我骑着装饰华丽的花骢马,在这幽深的景色中漫步,仿佛要迷失方向,心中充满了惆怅,这异样的香气谁能与我共醉?我只能终日对着山中的居所,独自举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友人山居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榕阴垂绿暗闽溪”以榕树的绿荫和闽江的昏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蹀躞花骢去欲迷”通过描写诗人骑马漫步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独,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和次句以榕树、闽溪、花骢等自然元素为题材,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后两句则通过“惆怅”和“对山栖”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翁承赞在探访友人李处士的山居时所作,当时,翁承赞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或人生低谷的时期,对隐逸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在探访友人的过程中,他被山居的幽静和美丽所吸引,触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