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太平山上歌太平
太平山上望云霄,万古千秋乐未消。
圣天子坐明堂里,遥祝万年歌圣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昱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李昱,字宗表,一字子晦,号草阁,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昱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常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君主的颂扬,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站在太平山上仰望云霄,万古千秋的欢乐从未消散。
圣明的天子坐在明堂之中,我遥遥祝福他万年长寿,歌颂这圣明的朝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平山上的景象,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君主的颂扬,首句“太平山上望云霄”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仰望云霄的壮阔景象,寓意着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次句“万古千秋乐未消”则表达了对长久以来太平盛世的欢乐和满足,后两句“圣天子坐明堂里,遥祝万年歌圣朝”则直接颂扬了圣明的天子,表达了对君主万年长寿和圣朝永固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太平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上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君主的颂扬,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许。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将太平山比作国家的象征,将明堂比作君主的居所,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和表现力,诗人还通过押韵和对仗等诗歌技巧,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背景有关,明朝中后期,虽然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但仍有不少文人墨客对太平盛世抱有向往和憧憬,李昱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对君主的颂扬,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朝廷的某些庆典或祭祀活动有关,诗人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诚和祝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资料匮乏,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意图已难以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