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当年危累卵,义旗直北控长城。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塞

朝代:清代

作者:徐郙

故国当年危累卵,义旗直北控长城。

秋风落日旌旗壮,铁马金戈战鼓鸣。

边塞胡笳吹夜月,关山羌笛怨离情。

英雄壮志今犹在,千古英名万古铭。

作者简介

徐郙(1836-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清代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光绪五年(1879)进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工于书法,擅长绘画,尤精篆隶,其诗作亦颇有造诣,多抒发爱国情怀及对时局的忧虑。

译文

当年祖国如同危在旦夕的累卵,正义的旗帜直指北方,牢牢控制着长城防线,秋风中落日映照下,旌旗显得格外壮观,铁马金戈,战鼓声声,响彻云霄,边塞的夜晚,胡笳在月光下吹奏,关山之间,羌笛诉说着离别的哀怨,英雄们的壮志豪情至今仍存,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当年国家面临危亡之际,英勇的将士们高举义旗,誓死保卫边疆的壮丽图景,诗中通过秋风、落日、旌旗、铁马、金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豪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故国当年危累卵”开篇,直接点出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义旗直北控长城”一句,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抗敌、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中间两联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尾联则以“英雄壮志今犹在,千古英名万古铭”作结,既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赞美和敬仰,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末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诗人徐郙身处乱世,深感国家危亡之际,英雄们的壮举和牺牲精神尤为可贵,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期望,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