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鱼台
唐·韦应物
高台临碧渚,曲榭映清泠。
一雨池塘新,处处起蛙声。
吏人无俗态,风韵自天成。
郎官不为观鱼乐,公事都将似水平。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译文
高高的观鱼台临着碧绿的湖泊,曲折的回廊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一场新雨过后,池塘焕然一新,四处响起了蛙鸣之声。
这里的官吏没有世俗的习气,他们的风度气质仿佛是天生的,身为郎官的他们,并不只是为了观赏鱼儿嬉戏的乐趣,而是将公务处理得如同水面一般平静无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观鱼台的美丽景色和官吏们淡泊名利、勤勉公务的高尚品质,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则通过赞美官吏们的风度气质和公务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的向往。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观鱼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官吏品质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在写景方面,诗人运用“临碧渚”、“映清泠”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观鱼台的美丽景色;通过“一雨池塘新,处处起蛙声”的描写,更是将雨后池塘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写人方面,诗人通过“吏人无俗态,风韵自天成”的赞美,突出了官吏们的高尚品质;而“郎官不为观鱼乐,公事都将似水平”的描写,则更是将官吏们的勤勉公务、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地刺史期间所作,当时,他深感官场中的世俗习气和腐败现象,对理想社会充满了向往,在游览观鱼台时,他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和官吏们的高尚品质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追求,通过这首诗,韦应物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