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寒流曲折通沧海,碧玉崚嶒削断崖”,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施闰章的《浮山吟》,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浮山吟
清代:施闰章
寒流曲折通沧海,碧玉崚嶒削断崖。
山色四时环翠黛,江光千里送青霞。
云开日出千峰秀,雨过风清万壑佳。
欲访仙人求妙诀,一樽还酹月当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施闰章(1619年-1683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晚号矩斋,安徽宣城人,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侍讲,参与纂修《明史》,诗文工丽,尤长于五言诗,有《学余堂文集》《矩斋杂记》《蠖斋诗话》等。
译文
寒流曲折蜿蜒通向茫茫沧海,碧绿的山峰陡峭如刀削断崖,四季山色环绕着青翠的黛色,千里江面映照着青翠的云霞,云开日出时千峰秀丽如画,雨过天晴后万壑清幽更佳,想要探访仙人寻求长生妙诀,举杯向明月敬酒以表心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浮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寒流、断崖、山色、江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浮山的雄奇与秀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浮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家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浮山的热爱和赞美,首联“寒流曲折通沧海,碧玉崚嶒削断崖”以寒流和断崖为切入点,描绘了浮山的险峻与壮丽;颔联“山色四时环翠黛,江光千里送青霞”则进一步展现了浮山的秀美与辽阔;颈联“云开日出千峰秀,雨过风清万壑佳”通过云开日出、雨过天晴的对比,突出了浮山的变幻无穷和清幽宜人;尾联“欲访仙人求妙诀,一樽还酹月当华”则以访仙求道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施闰章在游览浮山时所作,浮山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名山,诗人被浮山的自然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展现了施闰章作为清初著名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