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波涨潭溪曾跃马,台荒郢树忆呼鹰”,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武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题武关
唐·杜牧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花在鸟飞应自乐,人逢时事岂堪言。
波涨潭溪曾跃马,台荒郢树忆呼鹰。
年来却羡庭前柳,曾见南征北战人。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东风吹送着细雨掠过青山,回望武关,只见草木葱茏,一片悠闲,花儿开放,鸟儿飞翔,它们应该自得其乐;而人们遇到这乱世,又怎能开口言说呢?溪水因涨潮而波涛汹涌,我曾在这里跃马扬鞭;如今台已荒芜,郢地的树木也早已凋零,我还时常想起当年在这里呼鹰狩猎的情景,近年来,我却羡慕起庭院前的柳树,因为它们曾见过南征北战的行人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关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前两句写武关的自然风光,后两句则通过回忆和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诗人通过描绘武关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在武关跃马扬鞭、呼鹰狩猎的往事,与眼前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最后两句以羡慕庭前柳作结,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深感忧虑,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在游历武关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篇,通过描绘武关的自然景色和回忆往事,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就是对杜牧《题武关》一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