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治水谣
唐·杜牧
洪流肆虐民难安,沃野千里变泽潭。
但令十舟玄津致,坐遣千室皆甘茹。
疏浚筑堤功不朽,黎民歌颂乐陶陶。
江河安澜波涛息,盛世太平乐未央。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杜牧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俊爽峭健、明丽隽永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杜牧的散文也颇有名气,尤其是他的政论文,观点鲜明,论述有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洪水肆虐,使得百姓难以安宁,原本肥沃的千里田野变成了沼泽水潭,但只要调动十艘船只到玄津(虚构地名,代指治水关键之地)进行治理,就能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到甘甜的水资源,过上安稳的生活,通过疏浚河道、修筑堤防,这一功绩将永载史册,百姓们为此歌唱欢庆,沉浸在欢乐之中,江河从此平静无波,盛世太平的景象让人乐而忘返。
释义
“但令十舟玄津致”意指通过有限的资源(十艘船只)和关键的努力(到达玄津治水),“坐遣千室皆甘茹”则表达了这一努力带来的巨大成果,即千家万户都能享受到甘甜的水资源,过上安稳的生活,整句诗体现了治水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巨大作用。
赏析
这首诗以治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治水工程的艰辛与成就,诗人以“洪流肆虐”开篇,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随后通过“但令十舟玄津致”的转折,展现了治水行动的迅速与有效,最后以“坐遣千室皆甘茹”和“盛世太平乐未央”作为结尾,既表达了治水带来的民生改善,又寄托了诗人对盛世太平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在唐代,水利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兴修了水利工程以改善民生,杜牧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百姓疾苦的诗人,他很可能目睹了治水工程给百姓带来的福祉,并深受感动,他虚构了这首诗来歌颂治水工程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于水利事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发展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