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脉不通海滨土,人家辘轳上鹹卤。出自哪首诗?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滨井泉

唐·卢延让

泉脉不通海滨土,人家辘轳上鹹卤。

潮来半浸海边田,雨过初添屋角泉。

沙鸟双双临水立,渔舟个个向波眠。

终朝采斫劳筋骨,半夜缲丝苦昼眠。

作者简介

卢延让,字延之,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末至五代初期,他出身贫寒,但才情出众,以诗文著称,卢延让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民生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他的作品在后世有一定的影响,被收入《全唐诗》等文学总集中。

译文

海滨之地的泉水脉络不畅,无法滋润这里的土地,人们只能依靠辘轳从海边提取咸涩的卤水,潮水涌来时,会半淹没海边的田地;而雨后,屋角处才会初添一些清泉,沙洲上的鸟儿双双临水而立,渔舟则个个随波而眠,百姓们终日劳作,采斫辛苦,筋骨疲惫;到了半夜,还要缲丝,白天则因劳累而难以安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海滨地区因泉水不畅而带来的民生艰辛,首句“泉脉不通海滨土”直接点出主题,说明海滨之地缺乏淡水;次句“人家辘轳上鹹卤”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只能依靠提取咸涩的海水来生活的困境,后四句则通过描绘海滨的自然景象和百姓的劳作生活,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艰辛和不易。

赏析

这首诗以海滨井泉为切入点,巧妙地揭示了海滨地区百姓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海滨的自然风光与百姓的劳作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如“泉脉不通”与“辘轳上鹹卤”的对比,突出了海滨地区缺水的困境;而“沙鸟双双”与“渔舟个个”的描绘,则既展现了海滨的自然美景,又暗示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卢延让的亲身经历有关,他出身贫寒,对底层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游历海滨地区时,他目睹了当地百姓因缺水而遭受的艰辛和不易,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反映海滨民生疾苦的诗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问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