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晚村舍
唐·杜甫
远树归鸦欲噪昏,闲云撩乱暗江村。
孤灯寂寂苍苔掩,斜日欹欹白鸟翻。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远处的树木上,归巢的乌鸦想要在天色昏暗时鸣叫,悠闲的云朵在空中缭乱地飘荡,遮蔽了江边的村庄,一盏孤灯静静地被青苔掩映,夕阳斜挂天边,白色的鸟儿在空中翻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乡村的宁静与寂寥,远树、归鸦、闲云、江村、孤灯、斜日和白鸟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黄昏的乡村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乡村的宁静、孤寂和黄昏的朦胧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黄昏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寂寥,首句“远树归鸦欲噪昏”以归鸦欲噪的动景,反衬出乡村的宁静;次句“闲云撩乱暗江村”则以闲云的缭乱和江村的暗淡,进一步渲染了黄昏的朦胧氛围,后两句“孤灯寂寂苍苔掩,斜日欹欹白鸟翻”则通过孤灯、斜日和白鸟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乡村的孤寂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艺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战乱纷扰的年代,这样的乡村景象无疑成为了他心中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