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明诏下鸡鹿,将军夜送呼韩王。全诗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塞下曲》,全诗原文如下: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今汾水畔,少年身殁蜀山寒。

汉家明诏下鸡鹿,将军夜送呼韩王。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汉家明诏下鸡鹿,将军夜送呼韩王”实际上出自李益《塞下曲》组诗中的某一首(因《塞下曲》为组诗,有多首,且流传版本可能有异),但上述全诗为李益《塞下曲》中较为知名的一首及其扩展,直接包含您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可能散见于其他版本或单独流传的残句中,为便于解析,以下基于李益及《塞下曲》组诗的整体风格进行阐述,并尝试结合您提供的关键词进行解读。)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6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后迁居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诗作多写戍边将士思乡怀归之情。

译文(针对您提供的关键词部分进行构想性翻译,因完整诗句未直接给出):

汉朝的明诏传达到了鸡鹿塞,将军在夜晚护送着呼韩邪单于(此处呼韩王或为呼韩邪单于的简化或误传)。

释义

“汉家明诏下鸡鹿”意指汉朝的朝廷下达了明确的诏令到边塞的鸡鹿之地;“将军夜送呼韩王”则描绘了将军在夜晚护送某位重要人物(此处以呼韩邪单于代指,象征外族首领归顺或和谈的情景)的情景。

赏析

这两句诗展现了唐朝边塞诗的雄浑与壮阔,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通过“汉家明诏”与“将军夜送”,既表现了朝廷的权威与决策,又展现了将军的忠诚与勇敢,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

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诗人李益通过《塞下曲》组诗,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关系,您提供的关键词所描绘的场景,可能基于历史上汉朝与匈奴等外族的交往与和谈,通过艺术的加工与想象,展现了唐朝诗人对于边疆和平与民族融合的向往与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直接包含您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可能散见于其他版本或单独流传的残句中,上述解析基于李益及《塞下曲》组诗的整体风格进行构想性阐述,旨在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解析框架。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