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穷途无食给饔飧,那有兼衣御霜霰”,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如下: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穷途无食给饔飧,那有兼衣御霜霰。(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构造的意境,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可融入解析以体现诗人情感)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白石充饥,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这凄风苦雨之夜得到些许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穷途无食给饔飧,那有兼衣御霜霰”可理解为诗人对山中道士生活艰辛的想象与同情,虽非原诗内容,但可融入对诗人情感的解读中。)
释义:
此诗描写了诗人对山中道士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生活凄苦的境遇,通过想象道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写得清新淡雅,感情真挚,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郡斋的寒冷,引出对山中道士的思念,接着通过想象道士的生活状态,如涧底打柴、煮白石充饥等,展现了道士生活的清苦与艰辛,最后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怀念之情,又暗示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生活凄苦的境遇,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穷途无食给饔飧,那有兼衣御霜霰”虽非原诗内容,但可视为诗人对山中道士生活艰辛的同情与想象,这种情感与诗人自己的仕途失意、生活凄苦相呼应,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失意、生活凄苦之际所作,诗人通过怀念山中道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道士的怀念之情,还反映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生活凄苦的境遇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