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况闻淮南罹水患,十家八九趋他县”,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况闻淮南罹水患,十家八九趋他县。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去年在花开的时节与你分别,如今又逢花开已经整整一年。
世事纷繁难以预料,春愁黯然而我独自难以入眠。
身体多病想要归隐田园,但看到百姓流亡又愧对俸钱。
更何况听说淮南地区遭受水灾,十家有八九家都逃往他乡。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诗中通过描述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抒发了对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以及因身体多病而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看到百姓因水灾而流亡,诗人又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作为官员未能尽职尽责。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世事茫茫难自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感慨;而“况闻淮南罹水患,十家八九趋他县”则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当时,他因身体多病而萌生归隐田园的念头,但看到百姓因水灾而流离失所,又深感愧疚和无奈,他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现实的苦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