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冰胶午不开,山头冻雀眼流血。的释义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冬日寒景》

唐·李贺

河西冰胶午不开,山头冻雀眼流血。

寒风啸雪漫天舞,枯枝摇曳声声悲。

野径无人行路苦,寒鸦啼霜夜难眠。

遥望故园何处是,一片苍茫尽白雪。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贺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诗的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一生愁苦多病,仅活了二十七岁,却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常通过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译文

河西地区的冰层在中午时分依然坚固未化,山头上的冻雀因寒冷而眼睛仿佛流出了血,寒风呼啸着卷起漫天飞舞的雪花,枯枝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声悲鸣,荒野中的小路空无一人,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倍感艰辛;寒鸦在霜冻中啼叫,夜晚难以入眠,遥望故乡的方向,只见一片苍茫的白雪,不知归处何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极寒的景象,通过“河西冰胶午不开”和“山头冻雀眼流血”等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严寒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冬日严寒的景象,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首句“河西冰胶午不开”以“冰胶”形容冰层之厚,连中午时分都未能融化,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次句“山头冻雀眼流血”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冻雀因寒冷而眼睛仿佛流血的惨状,进一步强化了严寒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寒风啸雪”、“枯枝摇曳”等意象,以及“野径无人”、“寒鸦啼霜”等细节描写,将冬日的荒凉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严寒的冬日景象,诗人内心深感孤独与苦闷,不禁回忆起故乡的温暖与安宁,他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对冬日景象的描绘之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