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夕景宿岩端,欲驻西乌苦无术。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须臾夕景宿岩端,欲驻西乌苦无术”,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秋日望西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秋日望西阳

唐 刘沧

曾向山前望翠岚,

须臾夕景宿岩端。

欲驻西乌苦无术,

空余归鹤伴高寒。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迁龙门令,工七律,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有集。

译文

我曾经在山前眺望那翠绿的岚气,

转眼间夕阳就栖息在了岩石的顶端。

想要留住西去的太阳却苦于没有办法,

只留下归来的仙鹤陪伴着这高寒之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眺望西阳(夕阳)的情景,首句“曾向山前望翠岚”写出了诗人曾经在山前眺望翠绿山岚的情景,为全诗铺设了背景,次句“须臾夕景宿岩端”则写出了夕阳迅速西下,栖息在岩石顶端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夕阳的短暂,第三句“欲驻西乌苦无术”中的“西乌”代指太阳,诗人想要留住太阳却苦于没有办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最后一句“空余归鹤伴高寒”则以归鹤陪伴高寒之地作结,既写出了环境的孤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望西阳为题,通过描绘夕阳迅速西下、归鹤陪伴高寒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久远,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秋日里独自眺望夕阳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夕阳和归鹤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秋日望西阳》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唐代诗歌,通过描绘夕阳和归鹤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和人们心理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