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向荒原高处望,弩台东去水西流。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1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谩向荒原高处望,弩台东去水西流”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南浦》,下面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南浦

宋·王安石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谩向荒原高处望,弩台东去水西流。

人间美事如幽梦,不到斜阳不尽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是北宋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峻切简劲,笔力雄健,有《王临川集》等传世。

译文

在南浦的东冈上,正值二月时节,万物生长的美景撩拨起我创作新诗的欲望,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鸭绿色的波纹;阳光照耀下,嫩绿的柳条随风袅袅摆动,我随意地向荒原的高处望去,只见弩台向东延伸,而河水却向西流淌,人间的美好事物就像幽梦一般短暂,直到夕阳西下,才感受到无尽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浦二月时节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面对此景时的内心感受,前两句写物华撩人,激发诗兴;中间两句具体描绘景色,鸭绿粼粼、鹅黄袅袅,生动传神;后两句则转入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无尽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南浦二月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后两句的抒情,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被贬谪期间所作,面对政治上的挫折和人生中的困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中的“谩向荒原高处望,弩台东去水西流”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诗人的个人遭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