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明代诗人刘基的《江上闻笛》,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明 刘基

江上闻笛愔愔声,能使离人泪欲倾。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白头人尽生。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

试问渔翁何所得,一竿明月一江风。

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译文

在江上听到悠远的笛声,让离别的人泪水将要倾洒而出,孤舟在流水中度过了一夜,眼看着白发苍苍的人渐渐老去,夏天凉爽冬天温暖的地方不是人间的仙境,雪花和霜冻覆盖的就是钓鱼的篷帐,试问渔翁得到了什么,只有一根钓竿、一轮明月和一江清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闻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离别之苦的感慨,前两句写笛声引起离人的伤感,后两句则通过描写渔翁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向往。“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两句,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突出了渔翁生活的清苦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闻笛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离别的忧伤,又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笛声、孤舟、流水、白头人、钓篷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是“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两句,不仅描绘了渔翁生活的艰辛,更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基的个人经历有关,刘基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早年曾经历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晚年时期,他或许更加向往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渔翁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离别之苦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基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整首诗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句,只有全面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