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五日拜十日,扫遍高山与奇石。的解释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扫山

唐·皎然

不论五日拜十日,

扫遍高山与奇石。

松风清韵远相闻,

云影幽光互明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甚密,其诗作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

作者简介

皎然一生遍游名山大川,晚年定居于湖州杼山妙喜寺,其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境界,皎然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不论是五天还是十天,

我都要把高山与奇石扫遍。

松林间清风送来悠远的韵律,

云影与幽光在山间交相辉映,时明时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不畏艰辛,坚持清扫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首句“不论五日拜十日”表达了诗人对清扫山林这一行为的坚定与执着,不畏时间长短;次句“扫遍高山与奇石”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清扫的范围之广,无论是高山还是奇石都不放过,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松风清韵、云影幽光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清扫山林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理想,诗中“松风清韵远相闻,云影幽光互明灭”两句,更是将自然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幽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佛教信仰和隐居生活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一生追求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境界,而清扫山林这一行为正是他这一追求的体现,在隐居生活中,皎然常常独自漫步于山林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神秘,这些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清扫山林时的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