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已成丹灶药,瑶池每赋白云篇。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

唐·李商隐

洪崖已成丹灶药,瑶池每赋白云篇。

谁人得似麻姑者,不见东海三为田。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洪崖仙人已经炼成了仙丹,瑶池的仙子常常吟咏着白云诗篇,又有谁能像麻姑那样长寿,亲眼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释义

首句“洪崖已成丹灶药”中的“洪崖”是传说中的仙人,此句意指洪崖仙人已经炼成了长生不老的仙丹,次句“瑶池每赋白云篇”中的“瑶池”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白云篇”则暗指仙人的诗篇,此句描绘了瑶池仙子吟咏诗篇的美好景象,后两句则通过麻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通过描绘洪崖炼丹、瑶池赋诗等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通过麻姑的典故,诗人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富有想象力,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自己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饱受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于是将目光投向了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和长生不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