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全诗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独坐津亭

唐·韦应物

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眷言西陟幽遐地,谁肯依归似老彭。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独自坐在渡口边的亭子中,悠然自得地笑起来,这种心境完全不同于池塘里那两部嘈杂的蛙鸣,海内战乱频仍,兄弟们各自分散,相隔甚远;我独自一人漂泊天涯,泪水沾湿了衣襟,如今我已年老多病,只能将余生寄托在这迟暮之年,却未能为朝廷做出丝毫贡献,想到将要西行前往那遥远的地方,又有谁愿意像老彭那样,与我相依为伴呢?

释义

津亭:渡口边的亭子。

逌然:悠然自得的样子。

两部鸣:指蛙鸣声杂乱无章,如同两部乐器同时演奏,但缺乏和谐。

风尘:比喻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

涓埃:微小的贡献。

眷言:回顾、思念。

西陟:向西行进。

幽遐地:偏远之地。

老彭:指古代长寿之人彭祖,此处借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伴侣。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仕途失意、漂泊异乡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以“津亭独坐”开篇,点明地点和情境,通过“逌然笑”与“两部鸣”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与世俗纷扰的对比,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兄弟离散、身世飘零的感慨,以及对未能报效国家的遗憾,尾联以“眷言西陟”和“谁肯依归”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情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升迁和贬谪,晚年更是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或离职后,独自漂泊异乡时所作,面对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人深感无力改变,只能将内心的苦闷和迷茫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描绘自己独坐津亭、笑对蛙鸣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迷茫,诗中也流露出对兄弟亲情的思念和对未能报效国家的遗憾,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