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君子亭

宋·陆游

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

万竹苍苍烟霭霭,一溪潺潺雨沉沉。

四时无改青葱色,千载谁传雅颂音?

独倚危栏看落照,此身元自似云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进入山中从此不必再深入探寻,因为君子亭中的人已经无需外界寻找,四周是茂密的竹林,烟雾缭绕,一条小溪潺潺流过,雨声沉沉,四季中这里的景色始终保持着青葱的颜色,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传承下这高雅的颂歌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观看落日的余晖,发现自己原本就像那云中的林木一样,超然物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君子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诗中“入山从此不须深”一句,暗示了君子亭所在之地已足够幽静,无需再深入山林;“君子亭中人不寻”则强调了隐逸之士的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扰,后四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这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君子亭及其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山水之间,诗人也通过“四时无改青葱色,千载谁传雅颂音?”等句,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晚年他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归隐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坚守,通过描绘君子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