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阍无计扪星叩,楚些招魂涕泗横。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己亥杂诗》之一,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己亥杂诗

帝阍无计扪星叩,楚些招魂涕泗横。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注:由于“帝阍无计扪星叩,楚些招魂涕泗横”是其中的两句,为保持完整性,我添加了后两句以呈现整首诗的面貌,但解析将主要围绕前两句进行。)

作者及朝代

黄遵宪,清代(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主张“诗界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黄遵宪早年留学日本,后历任驻日、英、美、新(西兰)等国使馆参赞、领事等职,他积极倡导维新变法,是晚清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遵宪的诗歌创作深受西方文学影响,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心声。

译文

帝阍(天帝的宫门)无法叩开,我无计可施,只能伸手去触摸星辰,试图寻找出路;用楚地的招魂曲来呼唤逝去的灵魂,泪水横流。

释义

“帝阍无计扪星叩”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他试图通过触摸星辰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象征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楚些招魂涕泗横”则运用了楚地招魂曲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通过“扪星叩”这一动作,诗人将自己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楚些招魂涕泗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黄遵宪的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这两句诗也不例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己亥年(189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前途未卜,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自己虽有心报国,但无奈力量微薄,无法改变现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寄托了对逝去事物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黄遵宪的这首《己亥杂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体现了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