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朔雪如筛密不开,自怜身在乱云堆。
路逢西使君应问,寄与金陵吴判官。
(注:加粗部分为直接回应关键词的句子,但整首诗为完整呈现,故包含其他相关诗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民族交往为主,风格雄奇瑰丽,想象丰富,感情真挚,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些经历都深刻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两句)
朔方的雪花如同筛子般密集,难以散开,我暗自怜惜自己身处在这纷乱的云层之中。
释义
朔雪如筛密不开:形容北方(朔方)的雪花密集如筛,难以看到天空。
自怜身在乱云堆:诗人自怜自艾,感觉自己就像被包围在纷乱的云层之中,既表达了环境的恶劣,也暗含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恶劣的天气环境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朔雪如筛,形象地描绘了雪花之大、之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自怜身在乱云堆”则通过诗人的自我感慨,传达出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在天山地区送别友人萧治归京时所作,当时,岑参正身处边疆,对边疆的艰苦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恶劣有着深刻的体验,在送别友人之际,他通过描绘边疆的雪景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家乡的思念,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边塞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