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目:《边关叹》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
消息三年沈过处,关山千里无飞肉。
黄沙白骨横遍野,铁骑金戈断归路。
寒夜孤灯照影长,秋风落叶满城芜。
遥望故乡何处是,愁肠百结泪沾裳。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曾游历边疆,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的诗作多描绘边关风光与战士的艰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译文
消息已经三年没有传来,那遥远的地方,关山重重,千里之内连飞鸟都不见踪影,更不用说人的踪迹了,黄沙之中白骨累累,横七竖八地铺满原野,铁骑金戈之下,战士们的归路被彻底断绝,寒冷的夜晚,孤灯映照出长长的身影,秋风中落叶纷飞,满城都是荒芜的景象,遥望故乡,却不知在何方,愁绪万千,泪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战场的惨烈景象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首句“消息三年沈过处”表达了消息的隔绝和时间的漫长;次句“关山千里无飞肉”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战士们的绝望,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战士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边关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艰辛,诗人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如“黄沙白骨”象征着战争的惨烈,“孤灯”、“落叶”则隐喻着战士们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的战乱有关,唐代时期,边疆地区战乱频繁,战士们长期征战在外,饱受思乡之苦,诗人李暮云可能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对边关的风光和战士的艰辛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边关的惨烈景象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边疆战士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