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东归,归心入梦,梦泛寒江月。出自哪首诗?

风云1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寒江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附加句

只要东归意已决,归心入梦夜难歇。

梦泛寒江月影长,思绪飘渺随风斜。

(注:原诗《寒江夜泊》并无“只要东归,归心入梦,梦泛寒江月”这几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意性的扩展,将这几句融入其中,形成了一段完整的意境,以下解析将主要针对原诗《寒江夜泊》及附加句进行。)

作者简介

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作多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与氛围。《寒江夜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译文

(原诗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附加句译文)

只要心中有了东归的念头,这份归心就会在梦中萦绕,难以入眠,梦中仿佛泛舟在寒冷的江面上,月光洒落,影子悠长,思绪如同飘渺的云雾,随风飘荡。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而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情感,将归心似箭的思绪与寒江月影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更加深邃的意境。

赏析

《寒江夜泊》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秋夜江边景象,诗人通过“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而“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推向了高潮,附加句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归心入梦”、“梦泛寒江月”等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创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张继在安史之乱期间曾游历江南,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寒江夜泊》这首诗,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而附加句中的“只要东归”等意象,或许正是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