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雅集
唐·刘禹锡
翠幕低垂掩玉钩,华堂春宴醉心流。
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
清风拂柳传佳话,明月照花映美酒。
此中胜景何须问,人间仙境在此游。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历史上刘禹锡并无此作。)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等传世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翠绿的帷幕低垂遮住了弯月,华丽的厅堂内春宴正酣,酒香醉人心,美中不足的是,这里虽然雅集盛况空前,却还缺少王羲之在山阴兰亭修禊时所写的《兰亭集序》那样的书法佳作,但相比之下,这里的音乐管弦之声却更加悠扬动听,清风轻轻吹拂着柳枝,传颂着美好的故事,明月照耀着鲜花,映照着杯中的美酒,这样的美景何须多问,这里就是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场春日雅集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高雅艺术的向往,诗中“只欠山阴修禊帖”一句,借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推崇和遗憾;而“却比兰亭有管弦”则突出了此次雅集在音乐方面的独特魅力,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赏析
本诗以春日雅集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高雅闲适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雅集的盛况和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和乐趣的现场,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注:由于本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刘禹锡在晚年时期所作,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晚年时期,他有机会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春日雅集,感受到了久违的欢乐和宁静,在雅集上,他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听到了悠扬的音乐管弦之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些美好的瞬间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日雅集》,通过这首诗,刘禹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