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柳边舟别
唐·郑谷
萧萧芦荻晚来秋,半江帆影落斜阳。
相逢才系柳边舟,相别又倾花下酒。
纵有明月圆如镜,难照离人一寸愁。
他日重逢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晚期著名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卒于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成年后,屡试不第,直到光启三年(887年)才进士及第,曾任都官郎中、右拾遗等职,晚年退隐仰山书堂,卒于北岩别墅,郑谷的诗风清新通俗,多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疾苦,与许棠、任涛等合称“芳林十哲”。
译文
傍晚时分,芦荻在风中摇曳,秋天已悄然而至,夕阳斜照,半江之上,帆影点点,渐渐沉入天际,我们刚刚在柳边的小舟上相逢,转眼间又要在花下举杯告别,即使有明镜般圆满的明月,也难以照亮离人心中那一寸的愁绪,未来我们会在哪里重逢呢?望着烟波浩渺的江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与友人相逢又别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离别频繁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首联“萧萧芦荻晚来秋,半江帆影落斜阳”以秋日傍晚的芦荻和帆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相逢才系柳边舟,相别又倾花下酒”直接点题,通过“相逢”与“相别”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短暂与不舍,颈联“纵有明月圆如镜,难照离人一寸愁”以明月为喻,进一步强化了离愁的难以排解,尾联“他日重逢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不确定和对离别的深深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郑谷在晚年退隐期间,与友人相聚后又匆匆告别的情景下创作的,晚年的郑谷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更加深刻,在这样一个秋日傍晚,他与友人在柳边舟上相逢,又在花下举杯告别,此情此景触动了他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谷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