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林景熙

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

东林月上纱窗白,欲窥河汉影参差。

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学家、藏书家,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北的凤山,人称“霁山先生”,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一度出仕,任江浙行省儒学提举,不久辞归,晚年往来于平阳、温州一带,终未出仕,卒于平阳,林景熙著作甚丰,有《白石樵唱》、《白石稿》、《霁山集》等。

译文

昨夜白色的长虹来到山涧饮水,久久停留不愿离去,东边的树林之上,月光洒落在纱窗之上,一片洁白,我试图透过这洁白的月光,窥探那银河中星星点点的光影,它们参差不齐,美丽动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中的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首句“昨夜白虹来涧饮”以奇特的想象,将白虹(白色的长虹,古人常视为异象或吉祥之兆)描绘成来涧边饮水的生灵,充满了神秘色彩,次句“留不去,许多时”则进一步强调了白虹的留恋与不舍,仿佛它也被这山涧的美景所吸引,后两句则转而描写月光下的山林景色,月光如纱,映照在窗上,诗人试图透过这洁白的月光,窥探那遥远而神秘的银河。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首句“昨夜白虹来涧饮”以白虹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白虹作为异象,其出现往往被视为吉祥之兆,而诗人却将其描绘成来涧边饮水的生灵,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既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又赋予了白虹以生命和情感,次句“留不去,许多时”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色彩,仿佛白虹也被这山涧的美景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后两句则转而描写月光下的山林景色,月光如纱,映照在窗上,与前面的白虹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林景熙隐居平阳期间,林景熙在宋亡后选择隐居不仕,以诗文自娱,他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这首诗中的白虹、山涧、月光等元素,都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试图通过与自然对话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