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的解释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咏桂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桂花淡黄色的花朵,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性情高洁,远离尘世,它的香味却久久不散,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花,梅花一定妒嫉,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秋天花中居首,桂花不像妖艳的百花,用各种颜色来媚人,她只是在万紫千红中淡然地展现自己的素雅。

释义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郁芬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以梅花、菊花反衬桂花,为第二层议论,梅花既有妍丽的外姿,更有内在的高洁品性,是众多诗人笔下的俊逸之士,梅花是美的,但桂花的美则另有一番风致,词人说桂花是“花中第一流”,其理由是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花中第一,词中已表露无遗,这是为桂花鸣不平,也是为词人自己的“才美不外见”而鸣不平,经词人这么一番议论,桂花地位大大提高了,词作正面描写桂花,到上片为止已是“形神兼备”,本已可以煞尾,但词人意犹未已,于是再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梅花与菊花之口,进一步赞美桂花,这是第三层议论,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是品格高尚的象征,词人赞桂花为花中一流,说梅花“妒”,菊花“羞”,是反衬之笔,目的是再次突出桂花的地位。

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物词,也是李清照的咏桂之作,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这首词却以议论入手,以议论推动形象,议论形象互为表里,融于一体,词人抓住桂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和议论,词的上片着重从形、色、香等方面来赞美桂花,其重点是“香留”,下片则笔锋一转,翻出新意,以梅、菊来衬托桂花,着重议论桂花是“花中第一流”,全词以议论为主,以形象为议论之据,用形象的议论来抒情言志,巧妙地达到了作者抒情言志的目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桂花有多种,如金桂、银桂、丹桂,这里所咏的当为银桂,它并不以艳丽取胜,而以清香名世,词人抓住桂花“色淡香浓”的特点,把自己对桂花的欣赏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调,对桂花作了生动的描绘和议论,抒发了词人对桂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词人超尘脱俗的高洁品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