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怅行云断后,只应梦里,有澄江句。
(注:“怅行云断后,只应梦里,有澄江句。”这句并不直接出自辛弃疾已知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全篇,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个假设的扩展版本中,以进行解析,原词并无此句,以下解析基于创意性扩展。)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译文
穿着白色细麻布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你即将踏上科举之路,就像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回荡在走廊,你的勤奋与才华如同那声声回响,禹门已准备好迎接桃花汛的到来(喻指科举考试),月宫也将先一步收取桂花的香气(象征高中)。
你如大鹏展翅向北海飞去,又如凤凰朝阳般光彩照人,再次携带着书剑踏上茫茫征途,明年今日,你必将青云直上,那时再回首,定会笑看人间那些还在为科举忙碌的举子们。
离别之后,我满心惆怅,行云都已断绝,只能在梦中寻觅那些与你共度的澄澈江水边的诗句了。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友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人离别后的深切思念与惆怅之情。“怅行云断后,只应梦里,有澄江句。”一句,更是将这份思念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物理上分离,但在梦中仍希望能与友人共赏美景、共吟佳句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前半部分以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友人的才华与即将迎来的辉煌未来;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以“怅行云断后”引出对离别的哀愁,尤其是“只应梦里,有澄江句”一句,更是将这份哀愁升华到了艺术的极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又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创作背景
虽然“怅行云断后,只应梦里,有澄江句。”这句并非原词内容,但假设其存在,可推测此词创作于辛弃疾送别友人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当时,辛弃疾自己虽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对友人的离别既充满祝福,又夹杂着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感慨,通过这首词,他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