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元代词人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一首插曲,但为便于解析,我将以一首假想的独立诗词形式呈现,并附上相应的解析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西厢记》是戏剧作品,其中的唱词多为剧情服务,而此处的处理是为了满足题目要求。
诗词原文
霜林凋晚映斜阳,
危楼迥立望苍茫。
登临无限秋思起,
落叶纷飞满地黄。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实甫
朝代:元
作者简介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的作品以《西厢记》最为著名,该剧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优美的文采和曲折的情节,成为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瑰宝,王实甫的戏曲作品语言华丽,情感真挚,对后世戏曲发展影响深远。
译文
霜后的树林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凋零,
高耸的楼阁孤零零地矗立在远方。
登上高楼远眺,心中涌起无限的秋意,
落叶随风飘散,铺满了大地。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通过“霜林凋晚”和“落叶纷飞”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眼前的景象触发了他内心的无限秋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秋思,首句“霜林凋晚映斜阳”以霜后的树林和夕阳相映成趣,既描绘了秋日的萧瑟,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次句“危楼迥立望苍茫”则通过高耸的楼阁和苍茫的远景,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登临无限秋思起,落叶纷飞满地黄”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秋思,落叶的纷飞不仅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王实甫对秋日景象的深刻感悟之中,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王实甫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戏曲作家,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秋日傍晚,登上高楼远眺时,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实甫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