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曹镜中看取,且狂歌载酒古扬州。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吾曹镜中看取,且狂歌载酒古扬州。(此句为后人化用意境添加,非原诗内容)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往往寓含深刻的讽刺与哲理。

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石砌,白鸟故意迟留不去。

暮霭已生深树之间,斜阳已下小楼之头。

谁想到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古扬州。

(注:“吾曹镜中看取,且狂歌载酒古扬州”意为:我们这些人啊,不妨在镜中看看自己的模样,暂且在这古老的扬州城里,狂歌痛饮,享受人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禅智寺的幽静景象,通过雨后秋蝉、飘萧的松桂、满阶的青苔、迟留的白鸟、深树中的暮霭、小楼下的斜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最后一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禅智寺的幽静与扬州城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与思考。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智寺的幽静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前六句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将禅智寺的幽静氛围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一句则通过对比,将禅智寺的幽静与扬州城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吾曹镜中看取,且狂歌载酒古扬州”一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却很好地表达了杜牧那种在困境中仍不失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杜牧的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也是他深受后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赴任扬州府推官时所作,当时,杜牧正值青年时期,才华横溢,对人生充满憧憬与期待,当他来到扬州后,却发现现实中的扬州与他想象中的繁华景象大相径庭,在禅智寺中,他感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幽静与清冷,这种感受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描绘禅智寺幽静景象的诗篇,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