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故苑花空,春游梦冷,万斛堆愁。的解释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点绛唇·春日愁怀

宋·辛弃疾

叹故苑花空,春游梦冷,万斛堆愁,雨丝烟柳,都付与啼鸠。

燕子归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海棠开尽,零落绿窗幽。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稼轩长短句》,今存词六百多首,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辛弃疾作品表达出的那种壮烈和悲凉的情感,正是当时这个历史悲剧的时代反映。

译文

哀叹那旧日的园林已经花谢叶落,春游的梦想也变得冰冷,心中堆积着万斛的愁绪,细雨绵绵,烟雾笼罩着柳枝,这一切都只交给悲啼的斑鸠去诉说,燕子归来,询问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的水依旧碧绿,海棠花已经开尽,绿叶掩映的窗子显得格外清幽寂静。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与内心愁绪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哀叹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上片以“叹故苑花空,春游梦冷”开篇,直接点出内心的愁苦,接着用“万斛堆愁”形容愁绪之重,下片则通过燕子归来、池塘自碧、海棠开尽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寂寥与内心的孤独。

赏析

这首词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词中“叹故苑花空,春游梦冷”一句,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残酷无情的哀叹,而“万斛堆愁”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下片通过燕子、池塘、海棠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寂寥与内心的孤独,使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情抑郁,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无奈与感慨,词中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愁绪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限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