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甚阳台渺邈,行云无准,楚天空远”,这些词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宋·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殚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重见霓裳,著意闻时不肯香,灯暗无人说,任罗衣解尽,留宿何妨。
甚阳台渺邈,行云无准,楚天空远。
瞻望芙蓉,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由于篇幅限制,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想到那阳台(指女子居所)遥远而渺茫,如同行云般没有定所,楚地的天空如此空远辽阔,我们的相聚却如此难以预料。
……
释义
“甚阳台渺邈,行云无准,楚天空远”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阳台渺邈,象征着爱人的居所遥不可及;行云无准,比喻两人的相聚如同行云流水般难以捉摸;楚天空远,则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广阔与距离的遥远,加深了词人的愁绪。
赏析
柳永的这首《浪淘沙慢》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词人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欢会与离别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甚阳台渺邈,行云无准,楚天空远”几句,不仅描绘了空间的广阔与距离的遥远,更通过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才得中进士,他一生漂泊不定,常年在外游历,与爱人分离,这首《浪淘沙慢》很可能就是在他与爱人分离期间创作的,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愁苦,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柳永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以及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柳永的《浪淘沙慢》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甚阳台渺邈,行云无准,楚天空远”几句更是成为了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