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被和风、搭在阑干,终日绣帘谁卷”,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宋·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又值阑珊春雨,乍临新岸,柳丝牵惹,不住飞绵滚絮,行色匆匆,去程千万里,不成思忆。
芳心犹卷绣帘垂,终日望君君不至,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待把君来觑,被和风、搭在阑干,终日绣帘谁卷,怎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可谁想到短暂的欢聚,竟然会变成永久的离别,又恰好赶上萧瑟凄冷的暮春飘雨时节,我初到渡口边,柳丝却牵惹着我不停的离愁别绪,柳絮绵绵不断地随风狂舞,行色匆匆,离程千里迢迢,满怀离愁相思,叫人怎么能够想得起。
芳心卷曲着绣帘垂挂,整日里我盼望着你来,你却始终未出现,斜倚着栏杆,我如此满怀愁绪,正想要把你凝望,怎料那和煦的春风,吹得我的绣帘搭在阑干上,整日里又有谁会来帮我卷起这绣帘呢?你怎会知道,我斜倚着栏杆的地方,正是如此这般愁绪满怀!
释义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愁绪,上片回忆了与情人初次相遇时的美好情景,以及后来的离别和无尽的思念;下片则具体描绘了女子独自在家,终日盼望情人归来的情景,以及她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词中通过“洞房”、“长相聚”、“离情别绪”等词语,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通过“阑干”、“绣帘”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女子的愁绪,词中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根据柳永的生平经历和词作风格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他在流寓杭州、苏州等地时,为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而创作的,柳永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以词名世,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深受后人喜爱,这首《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首,以其深情细腻、哀婉动人的笔触,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