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的释义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菊

唐·李商隐

黄花不怯秋风冷,

只怕诗人两鬓霜。

独立寒阶迎远客,

孤芳自赏待重阳。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黄色的菊花并不害怕秋风的寒冷,

只是担忧着诗人的双鬓已经染上了白霜。

它独自站立在寒冷的台阶上迎接远方的客人,

孤芳自赏地等待着重阳节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菊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黄花(即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不畏寒冷,但诗人却担心自己的两鬓已经斑白,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秋菊也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孤独心境,它在寒阶上独立迎接客人,孤芳自赏,等待着重阳节的到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秋菊为题,借物抒情,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描绘秋菊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黄花不怯秋风冷”一句,写出了秋菊的坚韧和勇敢,而“只怕诗人两鬓霜”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担忧和感慨,后两句“独立寒阶迎远客,孤芳自赏待重阳”则进一步强调了秋菊的孤独和高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面临着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困境,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秋菊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通过描绘秋菊的坚韧、勇敢和孤独,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作为一位晚唐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思想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