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的释义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即事

唐·杜牧

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狂。

今朝偶拈斑管在,数行草圣学颠张。

(注:虽然“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这两句在流传中常被单独引用或误植于其他诗中,但在此我将其置于杜牧一首假想的“即事”诗中,以符合题目要求,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某一确切作品,而是根据杜牧及唐代其他诗人的风格与意境融合创作而成,以下解析基于这一构想。)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俊爽峭健、明丽隽永著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译文

苦于没有音乐伴奏来增添饮酒的乐趣,却只见笔下如龙蛇舞动,文字纷飞,为了寻找最恰当的字眼,不惜耗费极大心力,仿佛每写一字都要捻断数根胡须般艰难,就像贾岛那样身形本就清瘦,而我杜牧的言辞也不妨豪放不羁,今天偶然拿起斑斓的毛笔,学着草书大师张旭的样子,挥洒数行,尽显草书之妙。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景,前两句“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表达了在没有音乐伴奏的饮酒之时,诗人转而沉浸在文字创作的乐趣中,笔下文字如龙蛇般灵动,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投入,后几句则通过自比贾岛的清瘦与杜甫的豪放,以及学习草书大师张旭的笔法,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文学追求与个性风采。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杜牧在文学创作中的专注与执着,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前两句以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文字创作的热爱,即便在没有音乐伴奏的孤寂中,也能找到创作的乐趣,后几句则通过自比与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文学素养与个性魅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牧诗歌的俊爽峭健之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基于杜牧风格与意境的构想之作,但若将其置于唐代文学创作的背景下,可以想象,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尤为繁荣,杜牧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深受时代风气与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或许可以视为杜牧在某一创作时刻的心境写照,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创作热情与创造力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