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何事千钟勤饮饯,故知一别未能轻。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晚年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诗名颇高,他的作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最为人称道,风格慷慨悲凉,尤善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中难以忍受听闻,更何况是客居他乡的人经过云山。
关城的曙色催促着寒冷的到来,御苑中的捣衣声傍晚时分更多。
为何要用千杯酒来殷勤地为你饯行,因为我知道这一别不会轻易再见。
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友人魏万(一作魏万成)赴京而作,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首联点明离别的时间和背景,颔联通过鸿雁和云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颈联以关城曙色和御苑砧声,烘托出离别的凄凉和不舍,尾联则以千钟饮饯和故知难别,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离别的场景和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首联的“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和背景,又通过“微霜初渡河”的意象,暗示了离别的艰难和不易,颔联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则通过鸿雁和云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和客居他乡的孤独感,颈联的“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则以关城的曙色和御苑的砧声,烘托出离别的凄凉和不舍,尾联的“何事千钟勤饮饯,故知一别未能轻”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魏万的深厚友谊有关,魏万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与李颀有着深厚的交情,当魏万即将赴京时,李颀深感不舍,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友谊和离别之情,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