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底青青梅胜豆,枝头颗颗花留萼。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青梅

唐·杜甫

叶底青青梅胜豆,枝头颗颗花留萼。

风前月下欲倾城,春色撩人入梦多。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叶底的青梅比豆子还要青翠,枝头上颗颗青梅还留着花萼,在风前月下,青梅仿佛要倾倒整个城池的美丽,春色如此撩人,让人梦中也充满了美好的景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青梅在叶底的青翠欲滴,以及枝头上青梅与花萼相依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青梅的美丽,表达了对春色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风前月下的青梅,更是增添了无尽的诗意和美感,让人沉醉其中。

赏析

这首诗以青梅为题,通过对青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首句“叶底青青梅胜豆”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青梅的青翠欲滴,比豆子还要鲜艳,次句“枝头颗颗花留萼”则描绘了青梅与花萼相依的美丽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后两句“风前月下欲倾城,春色撩人入梦多”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通过青梅的美丽,表达了对春色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有关,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但在面对自然之美时,他也能够暂时忘却烦恼,沉醉其中,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春天,看到青梅的美丽景象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魅力,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