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的释义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点绛唇·与谁同坐

宋·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见江南路。

地满红花红满地,花扑尊罍,人共梅花瘦,幽窗睡起,问何处、寻芳草。

江南江北水连云,何处寻芳赏翠茵。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变体,原词中并无完全相同的句子,但保留了“问何处、寻芳草”及江南江北的意象。)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极高成就,且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性格豁达,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译文

红杏散发出阵阵芳香,柳树含着烟雾般的翠绿,轻柔地垂下枝条,水边的红色门户,让人一眼望尽江南的美景,地上铺满了红花,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红色所覆盖,花瓣随风飘落,轻拂过酒杯,人与梅花一样清瘦,从幽静的窗户醒来,不禁自问,要到哪里去寻找那芳草萋萋的地方呢?江南江北,水天一色,云雾相连,哪里才是赏玩翠绿芳草的好去处呢?只要主人能让客人沉醉,哪里还会在意他乡与故乡的区别呢?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春日江南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人生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词中“红杏飘香”、“柳含烟翠”等句,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问何处、寻芳草”则透露出一种寻觅与探索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安与追求。

赏析

苏轼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象,同时寓含了深刻的哲理,词中“江南江北水连云”一句,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也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复杂,而“问何处、寻芳草”则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轼诗词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词虽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变体,但可推测其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苏轼对江南美景的深刻印象及人生旅途中的感悟,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游历四方,对各地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江南作为他多次驻足之地,其美景与人文气息深深吸引了苏轼,成为他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此词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苏轼在人生旅途中的寻觅与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