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江陵愁望有寄》,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江陵愁望有寄
唐·韦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僻巷邻家少往还,对门唯见一青山。
小炉未冷笙歌沸,白眼相看醉舞中。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游女谩能歌白纻,使君不学野鸳鸯。
(注:韦庄的《江陵愁望有寄》存在多个版本,上述“游女谩能歌白纻,使君不学野鸳鸯”两句可能在不同版本中位置或存在与否有所差异,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单独列出并融入整体诗中,以便解析,这两句可能出自韦庄的其他作品或散佚诗句,但在此作为解析对象。)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针对“游女谩能歌白纻,使君不学野鸳鸯”两句)
游女虽然擅长歌唱白纻这样的美妙歌曲,但你却不像那些轻浮的野鸳鸯一样,轻易被她们所迷惑。
释义
游女:指游冶的女子,谩能:徒然能,只会,白纻:一种白色的细麻布,也指用白纻制成的舞衣,这里借指美妙的歌曲或舞蹈,使君:对太守或刺史的尊称,这里指诗人自己或对方,野鸳鸯:比喻轻薄、不忠贞的男子。
赏析
这两句诗以游女与使君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坚守和对轻薄行为的鄙弃,游女虽然擅长歌唱美妙的歌曲,但诗人却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像那些轻浮的野鸳鸯一样被她们所迷惑,展现了他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诚,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加鲜明有力,情感表达也更加深刻。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江陵愁望有寄》可能是在他离开江陵(今湖北荆州)后,对远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作,诗中的“游女谩能歌白纻,使君不学野鸳鸯”两句,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自己爱情观的坚守和表达,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忠诚和专一,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