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一声羌管,是谁家、倚楼人也。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自幼丧父,生活贫苦,却勤奋好学,自幼有志于天下,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如推行“庆历新政”,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诗词内容广阔,情感深沉,风格豪迈而苍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浊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上片写景,描写边塞秋景的特异,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片抒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将征人之情推向高潮,充满了苍凉悲壮之感。

赏析

“何处一声羌管,是谁家、倚楼人也”虽非原句,但“羌管悠悠霜满地”与之意境相近,展现了边塞夜晚的寂静与凄凉,羌管之声,悠悠传来,既增添了边塞的悲凉氛围,又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长烟、落日、孤城等,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苍凉的意境,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孤独、思乡和对战争的无奈,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于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边塞戍守时所作,当时,北宋与西夏对峙,战争频繁,范仲淹作为主将,亲自镇守边关,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在这首词中,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战争环境,又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壮阔的意境和豪迈的风格,成为了边塞词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