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全诗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李商隐

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

寒烟衰草断人肠,独倚危楼望故乡。

落叶满庭风扫地,孤灯照壁夜敲窗。

相思何处寄归程,梦绕天涯路漫长。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苦闷。

译文

想要挽留,却从未真正留住,归来的大雁只空自悲叹秋天的衰老,寒冷的烟雾和枯萎的草木让人肝肠寸断,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遥望着远方的故乡,庭院里落叶满地,秋风如同扫帚般无情地吹过;孤灯照耀着墙壁,夜晚的寒风敲打着窗户,我的相思之情该寄托于何处,才能传达给远方的归程?梦中我始终缠绕在天涯海角的漫长路途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以大雁南飞、无法挽留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寒烟、衰草、落叶、孤灯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和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传达的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秋天的凄凉景象来烘托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深刻。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之情,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苦闷也使得他的心情更加沉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天的凄凉景象来表达自己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也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