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恨别

唐·杜牧

恨别王孙不自由,墙阴目断思悠悠。

手把青梅摘欲尽,心随明月到天头。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历史典故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

译文

因恨别王孙而深感身不由己,站在墙阴下目光望断,思绪悠长,手中不停地摘着青梅,几乎要摘尽,而我的心却随着明月飞向了天边尽头。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之情。“恨别王孙不自由”直接点出离别之痛与身不由己的无奈;“墙阴目断思悠悠”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凝视远方、思绪万千的情景;“手把青梅摘欲尽”以摘青梅的动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煎熬;“心随明月到天头”则借明月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追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画面,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动作与景物描写,将内心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画面的美感,尤其是“手把青梅摘欲尽,心随明月到天头”两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煎熬,又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无限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与某位友人分别之后,具体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离别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与不舍,这种情感在晚唐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与友人的离别更是加重了他的孤独感与无奈之情,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友情珍视与怀念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