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落花
唐·罗隐
暖风吹入帘帏静,
流红不出武陵溪。
这回空与春风到,
本为杨花不拟归。
作者及朝代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世称“罗给事”,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罗隐自幼聪颖,学识渊博,但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他的诗文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罗隐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上,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细腻之作。
译文
温暖的春风轻轻吹入帘幕,室内一片宁静。
那落花如同武陵溪畔的桃花,却不再随流水漂出溪外。
这一次,它只与春风一同到来,
原本是为了追随杨花,却未曾料到会如此这般不归。
释义
这首诗以落花为题材,通过描绘落花在春风中的境遇,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首句“暖风吹入帘帏静”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次句“流红不出武陵溪”用典,借武陵溪畔的桃花比喻落花,暗示其虽美却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第三句“这回空与春风到”进一步强调了落花的无奈,它只能随着春风到来,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末句“本为杨花不拟归”则表达了落花原本是为了追随杨花(象征自由与漂泊),却最终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的形象,通过落花与春风、杨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流红不出武陵溪”一句,既是对落花命运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自身境遇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隐的仕途不顺和个人遭遇有关,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这使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落花的境遇,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武陵溪”和“杨花”等意象,也可能与罗隐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反映了他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中的复杂心境。